2021年11月7日,《中國精神》(暫定名)編寫啟動會議在武漢大學本科生院召開。武漢大學副校長周葉中、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左亞文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來明教授、博士生導師聶長順教授以及其他團隊成員,我社副總編輯袁保華、教育分社副社長林靜和編輯鄧倩以及資深出版人、總策劃聶昌慧等參會。武漢大學本科生院教材建設中心主任李曉鋒主持會議。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精神概況為六個方面、18個字,即“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中國精神》一書據此立論,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助力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中國人。
會議現場
周葉中副校長表示,近年武漢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推出了《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自然科學經典導引》兩門面向文理科大學生的基礎通識課,圍繞“何為人、成為何人、何以成人”這條主線,重在培養合格且優秀的中國人。無論是人文精神,還是科學精神,最終都落腳在中國精神上,也就是如何立足于中國大地,做好一個中國人。
周葉中副校長發言
周校長作為中國精神這門課程的發起人和本書的主編,他分享了創意來源以及中國精神的內涵、價值和對中華民族復興的意義。目前40萬字的大學教材已經編寫完成,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門課程很快由武漢大學的選修課變為必修課。此次啟動編寫《中國精神》的通俗理論版,周校長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注重政治性,用學術講政治,而不是為政治講政治;二是要注重思想性,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要用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觸及讀者的心靈深處;三是注重可讀性和邏輯性,語言優美,深入淺出,邏輯性強。
袁保華副總編輯發言
袁保華副總編輯介紹了我社近年的發展狀況和精品圖書出版成果,談到因《中國精神》結緣武漢大學的來龍去脈,希望在武漢大學和海南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嚴格把關編寫、出版的各個環節,以行穩致遠、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積極穩妥推進項目,高水準地完成《中國精神》一書的出版工作。
資深出版人聶昌慧發言
聶昌慧編審認為,武漢大學是我國人文思想走在時代前列的高等學府,具有高水準的作者資源、嚴謹的治學態度。海南出版社的發展勢頭較好,出版實力不斷增強,雙方合作后,一定能夠編寫出版一本區別于大學教材、面向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具有廣泛傳播力的新時代優質精神讀物。
左亞文教授發言
副主編左亞文教授介紹了編寫情況。本書的編寫特點是既立足于傳統的學術性,學脈淵博深厚,吸收已有的學術精華,又具有面向時代的現實性和深入淺出的大眾性,主要面向青年讀者,力求文筆優美生動、通俗易懂,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
副主編聶長順教授、博士生導師余來明教授等從體例樣張、寫作角度、寫作風格等方面進行了發言。此外,各章內容要最終落腳于當代中國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以彰顯當今中國的時代精神,無愧于時代。要把傳統和當代、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讓抽象的精神之花結出豐碩的實踐之果。
簽訂出版合同
最后,周葉中副校長和袁保華副總編輯簽訂了《中國精神》一書的出版合同,并合影留念。
海南出版社 © 2011 www.cine60ny.com - 瓊ICP備12001459號-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瓊)字005號) 技術支持:海南布谷